近年来,义安区扎实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为废矿抚平“伤口”。
8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钟鸣镇长龙村叶家湾铁矿矿业遗留工业广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眼前。村民已经在上面种植了不少山芋和玉米,很难想象前两年这儿还是坑坑洼洼、满是矿洞、留有废弃建筑的废弃矿山。
据了解,叶家湾铁矿遗留区曾长期采矿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原工业广场内,废弃采矿设施、选矿厂、矿石堆场等无序散布;约6万平方米的土地因废弃矿山工业场地无法直接利用;矿区山体还出现裂缝和椭圆形塌陷,积水成塘,草木无存,2000平方米的塌陷区既影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
“叶家湾铁矿修复项目于去年12月底已完成,共计投入400万元,治理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其中塌陷区林地恢复面积约1.4万平方米,耕地生态修复面积约5.1万平方米,已经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土地使用功能。”铜陵天铸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让这片“受伤”的土地重焕生机,该区坚持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修复理念,创新采用“分区治理、靶向修复”策略,对废弃矿山展开精准“治疗”,对采空塌陷区进行林地恢复,设置安全防护,对遗留工业广场区域进行耕地生态修复。
叶家湾铁矿的治理修复是义安区生态修复废弃矿山实践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区关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基本完成。先后累计治理了47家废弃矿山,治理修复面积达400余公顷,投入各类资金2.8亿余元。
“在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治理、分类施策的原则。对于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破坏严重的矿山,应采用工程治理的方式,通过采坑回填、植被恢复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功能。同时,加强了对修复后的监测和管护工作,防止土地再次退化。”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2024年度,义安区内共有18家矿山企业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工作,实际治理恢复面积363亩。下一步,随着该区关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总体完成,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重心将转向在建与生产矿山落实“边开采、边治理”监管,规范各类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让矿区生态修复稳步前行,矿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让绿色成为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相关新闻
电脑版手机版
咨询热线:0371-56727233
中国振动机械网版权所有 www.findz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