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交出 “期中答卷”,2025年砂石行业区域分化加剧与转型突围之路!
2025-07-16 来源:中国振动机械网

在2025年砂石行业经历“第四次深度调整”的阵痛期,一块石头从矿山到建筑工地的旅程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

据统计,2025年6月,全国砂石骨料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态势。西南地区砂石价格涨跌互现,四川地区表现亮眼,机制砂和碎石价格均上涨2元/吨;而同为西南地区的重庆则略显低迷,部分区域价格下降,其中渝西碎石(5-10mm)下降4元/吨,机制砂下降2元/吨,渝南碎石(10-20mm)和机制砂均下降1元/吨。西北地区的武威则逆势而上,机制砂上涨3元/吨,碎石上涨1元/吨。

长江及京杭大运河沿岸港口的砂石价格走势同样不容乐观,除武穴和枝城港外,其余港口的机制砂、天然砂、碎石价格均出现1-6元/吨的下降。更值得关注的是,洞庭湖砂和鄱阳湖砂的价格自2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下跌,市场疲软态势持续显现。沿海港口的砂石价格也未能幸免。连云港灌河港的机制砂、碎石价格下降5元/吨,盐城大丰港的机制砂、碎石价格下降幅度更大,达到6元/吨。

“市场冷得就像冬天的江水。”有从业者叹息道出了当下砂石市场的情况。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期中答卷”传来暖意,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收窄,一线城市市场更是率先回暖,呈现出与砂石市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01 政策暖风,房地产市场的“期中答卷”

2025年过半,中国房地产市场交出了一份“降幅收窄、趋稳分化”的成绩单。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15.5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背后是政策端的持续发力。2025年上半年,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出超过百项房地产支持政策,从供需两端精准施策。

房贷利率持续走低,5年期以上LPR降至历史最低的3.5%,5年以上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下调至2.6%。这些措施直接降低了购房成本,激活了市场需求。

市场分化态势明显。一线城市率先回暖,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增长,广州、深圳增幅甚至超过15%。

改善型需求成为市场主力军,2025年1-5月,30个主要城市中120-144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首次达到30%。

房企资金状况也有所改善。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8%,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按揭贷款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3%。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修复通道,正从政策托底向自发修复过渡。”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如此概括上半年市场特征。

02 阵痛时刻,砂石行业的困境与挑战

与房地产缓慢复苏形成鲜明对比,砂石行业正经历严峻考验。2025 年 6 月全国砂石骨料价格区域分化明显。西南地区涨跌互现,四川机制砂和碎石均涨 2 元 /  吨,重庆部分区域下跌,渝西碎石(5-10mm)降 4 元 / 吨、机制砂降 2 元 / 吨,渝南碎石(10-20mm)和机制砂均降 1 元 /  吨;西北地区武威逆势上涨,机制砂涨 3 元 / 吨、碎石涨 1 元 / 吨。长江及京杭大运河沿岸港口除武穴和枝城港外,机制砂、天然砂、碎石均降 1-6 元 /  吨,洞庭湖砂和鄱阳湖砂自 2 月起已连续 5 个月下跌。沿海港口中,连云港灌河港机制砂、碎石降 5 元 / 吨,盐城大丰港降 6 元 / 吨。

供需失衡是问题的核心。在供应端,2023年以来新增砂石矿山集中投产,产能快速释放;在需求端,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基建项目拉动效应有限,地方债务压力又限制了新项目开工。

中国砂石协会党支部书记胡幼奕将当前阶段定义为行业的“第四次调整”,其核心特征是高水平、多维度的竞争。“与前三轮调整不同,本轮调整由外部市场需求收缩驱动,企业需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应对‘去产能’压力。”胡幼奕指出。

房地产行业作为砂石的最大下游,其转型深刻影响着砂石需求结构。2025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呈现“缩量提质”特征,核心城市通过优化供地结构吸引房企竞拍,而三四线城市土地流拍率高企。

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较2024年末减少1.2亿平方米,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房地产行业持续去库存,进一步抑制了对砂石等原材料的新增需求。

03 绿色突围,砂石企业的转型之路

面对严峻挑战,砂石行业并未坐以待毙,一场以 “绿色化、智能化” 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正在展开。

湖北阳新县的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矿区里,年产1000万吨级骨料的生产线像一座精密运行的“生态工厂”。从采矿、破碎到深加工和装运,全流程实现智能化和封闭式作业。

“环保投入不是负担,是赢得未来的投资!”娲石矿投总经理助理胡龙明表示。该公司将粉尘排放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毫克,生产废料回收用于矿山回填绿化,生产污水实现100%循环利用。

在阳新富池循环经济产业园,翔瑞环保公司每年将营收的10%投入数智改造和环保设施。该公司的专利技术“含铜镍固体危险废物的烧结工艺”能提升炉渣里残留铜的回收率,每年多回收纯铜百余吨,价值800余万元。

技术创新正重塑整个产业链。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无人驾驶挖掘机、智能监控系统逐渐普及,开采效率提升20%以上。砂石企业从“敢想敢干”转向“精耕细作”,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成本管理。

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的成功提供了转型样本。2024年,该集群25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90.3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七成多2。当地形成了“上游矿产开采—中游金属材料加工与循环回收—下游高端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04 重构生态,产业链协同与政策红利

在阵痛中,砂石行业的新生态正在形成。水泥-商混-骨料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日益显著。海螺水泥入股中建西部建设、中建材与民本集团合作开发骨料项目等案例,体现了上下游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的趋势。

政策红利也在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年度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安排超过3000亿元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至此,2025年总计8000亿元的“两重”建设支持资金已全部部署完毕。

这些资金聚焦多个关键领域:长江流域生态修复、沿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等8。作为基础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砂石有望直接受益于这些项目的推进。

与此同时,《砂石工业“十四五”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形成绿色低碳产业格局,尾矿、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率需显著提高。一些企业已通过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将尾矿转化为高品质骨料,降低环境负担的同时提升附加值。

高端精品骨料成为头部企业布局重点。I类机制砂石可大幅度减少水泥用量,在保障混凝土性能的同时降低造价。随着建筑质量要求提高,这类高附加值产品正成为市场新宠。

05 未来之路,在深度调整中寻找重生

展望未来,砂石行业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中国砂石协会党支部书记胡幼奕指出:“未来几年,砂石及装备产业将进入以减量、分化、整合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时期。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企业将加快退出。”

房地产市场的转型也为砂石行业带来结构性机会。“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建)的推进将释放约20亿吨砂石需求。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项目为中国砂石企业出海提供了新市场。

在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政府“有什么给什么”的支持态度值得借鉴。当地建立“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一个重点项目、一位包保县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套推进方案、一抓到底),提供从技术孵化到融资对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据估算,照此发展速度,到2026年,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可突破500亿元,形成百亿级、五十亿级行业领军企业3家以上。

对于砂石企业而言,未来竞争力将来自三个方面:通过绿色生产降低环境成本;通过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通过产业链协同增强抗风险能力。告别“以量取胜”的粗放时代,“精耕细作”成为必然选择。

砂石行业的深度调整仍在继续。湖北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的实践却展示了一条可行之路:2024年,该集群25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90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七成多,娲石矿投等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环保投入,让一块石头的身价增长百倍。

随着8000亿元“两重”建设资金的落地,长江沿线沉寂的砂石运输船或将再次忙碌起来。中国砂石协会党支部书记胡幼奕的预判正成为现实:“过去挣钱靠敢想敢干,未来靠精耕细作。”砂石行业的重生之路已清晰可见——绿色化、智能化、产业链协同,这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


责任编辑:晓丽

相关新闻

电脑版手机版
咨询热线:0371-56727233
中国振动机械网版权所有 www.findz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