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菏泽方略
2025-02-12 来源:中国振动机械网
2025郑州砂石展暨郑州矿业展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重要原料和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稳定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由其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和能源结构等决定的。就菏泽而言,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既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的有效路径,更是打造鲁西崛起增长极的重大举措。

一、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

菏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鲁西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进入地质勘探、煤炭开发和综合利用三位一体的新阶段,并正在加快打造新型煤炭资源城市。

(一)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菏泽境内煤炭资源赋存面积约2285平方公里,主要有巨野煤田、单县煤田和曹县煤田等含煤区,保有煤炭资源量100亿吨以上。目前,已探明煤炭资源量约53亿吨,可采煤炭资源量约23亿吨。其中:“千米以浅”探明煤炭资源量约29亿吨,可采煤炭资源量约9亿吨;“千米以深”探明煤炭资源量约24亿吨,可采煤炭资源量约14亿吨。

(二)煤炭开发产能建设

菏泽辖区内已建成7对矿井,分别是巨野煤田的龙固煤矿、赵楼煤矿、郭屯煤矿、彭庄煤矿、李楼煤矿和单县煤田的陈蛮庄煤矿、张集煤矿,核定年煤炭生产能力分别为600万吨、330万吨、240万吨、80万吨、190万吨、70万吨、120万吨。正在建设的1对矿井,是巨野煤田的万福煤矿,核定年煤炭生产能力为180万吨。

(三)煤矿生产效益状况

2023年,菏泽生产原煤1349.7万吨。其中:龙固煤矿398.5万吨,赵楼煤矿329.1万吨,郭屯煤矿240万吨,彭庄煤矿49.7万吨,李楼煤矿184.7万吨,陈蛮庄煤矿28.5万吨,张集煤矿119.2万吨。全市煤炭实现销售收入164.1亿元,完成利润62.4亿元,上缴税费46.9亿元。

(四)煤炭资源转化利用

2023年,菏泽生产的煤种主要有肥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主焦煤等,它们均属于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黏结性的优质稀缺煤种,转化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全市生产的煤炭资源主要用于火力发电、煤炭化工和锅炉供热等方面,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五)采煤塌陷综合治理

截至2023年底,菏泽因煤炭资源开发已形成塌陷地87900多亩,其中稳沉采煤塌陷地34600多亩。截至2024年6月,全市已治理稳沉采煤塌陷地34200多亩,治理率达到98%以上。同时,对煤炭塌陷地进行了综合利用,如发展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六)煤炭生产影响因素

受冲击地压事故的影响,山东省采取“千米以深”煤炭生产工作面全部暂停开采的政策,又加之菏泽个别煤矿存在煤炭资源接续紧张等问题,致使龙固煤矿、彭庄煤矿和陈蛮庄煤矿的煤炭产量未达到核定生产能力。据测算,该政策涉及赵楼煤矿、李楼煤矿、张集煤矿等5处正在生产矿井和1处(万福煤矿)正在建设矿井的可采煤炭资源约3亿吨。

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方略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菏泽应根据国家确定的鲁西煤炭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煤炭资源现状、矿井建设实际和煤炭生产能力等,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化为方向,稳定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煤炭资源在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再上新台阶、再达新水平、再创新佳绩。

(一)编制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坚持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规划设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尽快编制菏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规划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保规划等相衔接,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科学布局,突出工作重点等。同时,统筹绿色转型,贯穿生态主线,彰显循环特征,力争使编制的规划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真正成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指南、纲领和遵循。

(二)完善煤炭资源勘查工作

菏泽煤炭资源经过地质预查、普查、详查等阶段,已基本摸清,正进入全面系统地质勘查阶段。一是围绕煤炭资源赋存地质特征,重点就煤炭资源的聚集赋存地质规律、沉积构造地质特点、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系统勘查,以确保煤炭生产的可持续性。二是围绕煤炭资源生态环境特征,重点就煤炭生产矿区的生物群落构成、物质能源循环过程和依存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调查,并分析无机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三是围绕煤炭资源质量特征,重点就煤炭资源的灰分、煤层气、发热量、低温干馏伴生矿有害元素等进行系统分析,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三)合理有效释放煤矿产能

煤矿产能,一般是指煤矿在一定时期内能开采和生产的煤炭总量。从这一角度出发,菏泽要合理有效释放煤矿产能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对正在生产的郭屯煤矿、李楼煤矿和张集煤矿等,应优化生产系统,调整采掘布局,强化智能化建设,努力增加煤炭产量。二是对正在建设的万福煤矿,应集中要素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加快推进速度,确保按时投产达效。三是对办理建设手续的高庄煤矿,应积极对接山东省有关部门,纳入“十五五”专项规划,推动早日开工建设,并做好曹县煤田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同时,还应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工作安排,搞好深部矿井重大灾害治理工程试验。如龙固煤矿的《高地应力特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围岩控制工程试验》、赵楼煤矿的《沉积异常煤层不规则开采冲击地压与围岩控制工程试验》和陈蛮庄煤矿的《大倾角三软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围岩控制工程试验》等,为“千米以深”的煤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水平

对于正在生产的矿井,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水平既是我市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有效路径,也是菏泽当前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如在煤炭资源回采过程中,应采取普采与综采、长臂综采与短臂综采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边角煤炭资源损失;同时,建立边角煤、残煤和煤柱等的资料台账,在确保安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积极开展煤炭资源复采,以提高其回收水平。还如应制定煤炭资源开采详尽方案,利用钻探、巷探和物探等手段,对每一煤层从上到下精细勘查,进行科学对比和可行性研究,合理安排部署开采接替顺序,杜绝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蹬空煤炭资源浪费。再如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大采高、薄煤层刨煤机等先进设备,运用煤炭开采新技术和新工艺,着力提高薄厚不均煤层、夹石煤层和边角煤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炭资源回收水平,并杜绝吃肥、丢瘦和弃角等浪费煤炭资源的行为。

(五)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域

采煤塌陷区域是指采煤之后留下的下陷的地域,具有动态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菏泽应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原则,以土地复垦为主,采取“排矸填充、挖深垫浅、借势利用、浅层平整、开挖连通”等方法,因地制宜推进采煤塌陷区域多元化、系统性、高层次综合治理。一是对采煤塌陷程度较轻、能满足农业复垦条件的,可采取“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等方式,充分利用煤矸石、掘进废石和黄河泥沙等原料,实施农业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特色经济。二是对无法复垦为耕地的重度塌陷区域,可采取生态复绿、园林再造和鱼塘整治等方式,推进生态保护、开发和利用。三是对与城区接壤或较近的采煤塌陷区域,可采取配套道路、供电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方式,在发展生态养殖、大棚种植和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风光一体发电等新型产业。

(六)打造循环经济发展高地

实践表明,把发展循环经济贯穿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解决能源安全、资源危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有效举措。菏泽应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分布面广、赋存量大和煤质优良等比较优势,依托现有电力、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骨干企业,以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和煤建一体化等为方向,采用煤炭资源原料化、清洁化和绿色化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打造一批煤电循环经济发展高地、煤化循环经济发展高地和煤建循环经济发展高地;同时,菏泽还应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煤炭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生态和政策诸方面,并具有难度大、投资多和周期长等特点,从国内外的实践得知,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既可带来正面的经济效益,也可带来负面的生态影响,故提出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菏泽都应把安全工作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尤其是煤炭资源开采企业,应建立健全瓦斯、地下水和冲击地压等监测分析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实时监测。突出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和冲击地压(矿震)等灾害的防治。应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搞好应急物资储备,切实增强重大灾害防治能力。

第二,实践表明,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势必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菏泽应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并实行目标责任制,做到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全方位监管。同时,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努力将其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点。

第三,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一般伴生有煤层气、煤矸石、地下水,以及硫铁矿、铝土矿和稀有元素等资源。菏泽应积极探索其综合利用途径,如在勘查、评价和开采等阶段,伴生资源应与煤炭资源一同勘查、一同评价、一同开采,并为综合开发利用提供高级储量、指明开发方向、夯实利用基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对暂时难以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也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留给后人造福社会。

第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实现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菏泽应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煤炭企业智能化提升工程,推动其行业监管线上化、运行维护无人化和煤炭消费互联化等,积极探索煤炭综合开发利用新业态、新模式、新系统。

第五,随着煤炭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巨野县、郓城县和单县等将成为资源型城市,这就存在一个转型问题。从理论上讲,资源型城市最佳的转型时机是资源开采的成熟期。从菏泽来看,应遵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做法,在积极发展涉煤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有潜力、有市场、有特色的非资源型产业,循序渐进地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使其能够自然地转为非资源型城市。

第六,国家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煤发电、煤化工和煤建材等产业布局严格把关,项目准入提高门槛,信贷投放增加难度。这就要求菏泽应认真研究国家对涉煤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同时,还应采用新的环保技术、高端装备和先进工艺,加大对现有涉煤企业的改造力度,促其提档升级,确保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晓丽

相关新闻

电脑版手机版
咨询热线:0371-56727233
中国振动机械网版权所有 www.findzd.com